“㪅”康熙字典

汉字
出处 【卯集下】【攴字部】
释义 【廣韻】古行切【集韻】居行切,𠀤音庚。【說文】𢻰也。【九經字樣】隷省作更。【禮·曲禮】君子問更端。 又【禮·月令】更皮幣。【註】更,猶易也。又【史記·曹相國世家】舉事無所變更。 又【禮·儒行】乃留,更僕未可終也。【釋文】更,代也。 又【史記·平準書】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註】韋昭曰:更,續也。或曰更,償也。 又【玉篇】更,歷也,復也。【類篇】迭也。 又【禮·文王世子】遂設三老五更。【註】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後漢·禮儀志註】五更老人,知五行更代之事者。 又【前漢·昭帝紀】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註】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踐更,有過更,古者正卒無常,人皆當迭爲之。一月一更,是爲卒更也。貧者欲得顧更錢者,次直者出錢顧之,是爲踐更也。天下人皆直戍邊三日,亦名爲更,律所謂繇戍也。諸不行者,出錢三百人官,官以給戍者,是爲過更也。 又因時變易刻漏曰更。【班固·西都賦】衞以嚴更之署。【註】督夜行鼓也。又【豹隱紀談】楊萬里詩:天上歸來有六更。【註】內樓五更後,梆鼓徧作,名蝦蟇更。禁門初開,百官隨入,所謂六更也。 又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太子率更家令。【註】師古曰:掌知刻漏,故曰率更。 又【廣韻】【集韻】𠀤古孟切,音亙。【增韻】再也。 又【韻補】叶居良切。【司馬相如·長門賦】望中庭之藹藹兮,若季秋其降霜。夜曼曼其若歲兮,懷鬱鬱其不可再更。
考證:〔【禮·月令】易皮幣。【註】易,猶更也。〕 謹照原文易皮幣改更皮幣。易猶更也改更猶易也。〔【張衡·西都賦】〕 謹按西都賦班固所作,謹照原書張衡改班固。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