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字典故

典故 关雎
释义
关雎  ɡuān jū

《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朱熹集传:“雎鸠,水鸟……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诗序》谓《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后汉书·皇后纪序》:“故康王晚朝,《关雎》作讽。”关雎,《诗·周南》篇名。为全书首篇,也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历来对这首诗有不同理解。现代研究者或认为是写上层社会男女恋爱的作品。后世用此篇名作典故,含义也常不同。多借指贤淑的后妃或后妃的美德。《后汉书·光烈阴皇后纪》:“既无《关雎》之德,而有之风。”张说《祈国公碑》:“内被《螽斯》之德,外偃《关雎》之化。”或借指夫妇。无名氏《抱妆盒》四折:“多则是天生分福,又遇着姻缘对付,成就了《麟趾》《关雎》。”或借指淑女。《玉娇梨》十九回:“久闻老先生令爱贤淑,有《关雎》之美,故托晚生敬执斧柯,欲求老先生曲赐之好。”亦借指正统的诗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率而操觚,扬扬得意,不自知可耻。此《关雎》所以不作,此声所以盈天下也。”

 

汉语诗文典故大全收录31693条文史典故词条,涵盖了常见历代流传文史典故,浓缩五千年传统文化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