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鉼”康熙字典

汉字
出处 【戌集上】【金字部】
释义 【正字通】俗鉼字。
【廣韻】【集韻】【韻會】𠀤必郢切,音餠。金鈑也。【爾雅·釋器】鉼金謂之鈑。【註】周禮曰:祭五帝,卽供金鈑是也。【釋文】鉼,音餅。【正字通】傾金銀似餠者。【通雅】鉼,亦謂之笏,猶今之謂錠也。【墨莊漫錄】宋崇寧中,米芾爲太常博士,詔以黃庭小楷作千文以獻,賜白金十六笏。又韓滉與擔夫白金一版。笏與版猶鉼也。今閩甌湖南皆傾銀作餠,卽鉼之遺也。【集仙傳·王暉詩】若能思得之,賜與金一鉼。 又【博雅】鬴也。【揚子·方言】鍑,北燕朝鮮洌水之閒或謂之錪,或謂之鉼。【註】音餅。 又【集韻】旁經切,音缾。漢侯國名。【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鉼侯孫鄲。【索隱註】鉼,縣名。屬琅邪。 又【集韻】𤰞正切,音摒。北燕謂釜曰鉼。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