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郭公

xià wǔ guō gōng
成语解释: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成语出处: 《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文字脱漏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词语分开解释

夏五 : 1.喻文字有残缺。
郭公 : 1.布谷鸟的别称。布谷鸣声如呼"郭公",故称。 2.傀儡。

夏五郭公是什么意思

"夏五"及"郭公"均为《春秋》经文脱漏之处。《春秋.桓公十四年》:"夏五。"杜预注:"不书月,阙文。"又《庄公二十四年》:"郭公。"杜预注:"无传,盖经阙误也。"后因以"夏五郭公"比喻文字有残缺。 国语辞典

比喻缺漏的文字。参见「郭公夏五」条。

夏五郭公的网络解释

夏五郭公是一个汉语成语,在《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以此用来比喻文字脱漏。

以上参考资料就是本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夏五郭公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