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兪”康熙字典

汉字
出处 【子集下】【入字部】
释义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臾。【爾雅·釋言】然也。【疏】然應也。【書·堯典】帝曰兪。【禮·內則】男唯女兪。【註】皆應詞。【前漢·郊祀歌】星留兪。【註】師古曰:答也。又姓。【韻會】唐書兪俊臣。又【唐韻】【集韻】𠀤丑救切,抽去聲。【廣韻】漢人姓。又【集韻】春遇切,輸去聲。隃或作兪。【說文】北陵西隃鴈門是也。又【集韻】【類篇】𠀤夷周切,音由。然也。又【集韻】勇主切【正韻】偶許切,𠀤音愈。【集韻】兪兪,容貌和恭也。【正韻】荀子仲尼篇,兪務兪遠。註:𠀤讀作愈。又【集韻】春朱切,音輸。漢侯國名,欒布所封。一曰人名。【莊子·騈拇篇】兪兒,古之識味人。又【韻會】兪戍切,臾去聲。呴兪,色仁也。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